91麻豆国产级在线-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91麻豆国产-91麻豆高清国产在线播放-91麻豆爱豆果冻天美星空-91麻豆tv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規劃計劃 > 年度工作計劃
廣東省落實國家“十三五”食品藥品安全規劃任務2017年監測報告
發布時間:2018-01-16 10:27:53 來源:本網 瀏覽次數:1944 【字體: 打印

  為及時總結落實《“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情況,結合《廣東省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實施情況,現就規劃任務2017年實施情況監測報告如下。

  一、實施進展及成效

 ?。ㄒ唬┩七M法規標準建設。

  1.完善地方法規建設。出臺了全國首部針對國內食品相關產品安全監管的省政府規章《廣東省食品相關產品生產加工監督管理辦法》;省海洋漁業廳和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聯合制定的《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條例》,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省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的一項重要地方性法規,也是《食品安全法》修訂后全國第一個水產品地方性法規;《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已報請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廣東省耕地質量管理規定》已報省法制辦審查;《廣東省化妝品安全條例》、《廣東省在用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報送為擬列入2018年地方性法規計劃的建議項目。

  2.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制定了我省2017年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工作方案,對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我省已發布的地方標準開展跟蹤評價工作。制定發布《非預包裝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汕頭牛肉丸》等6項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不斷完善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建設并啟用廣東省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信息系統,實現全省企業標準備案網上申報,全程信息化、無紙化管理。落實企業標準備案的公示和公開制度,增強公眾對企業標準的監督和知情權。加強企業標準備案的宣傳和指導,提高備案工作效率,提升備案服務質量。收集整理我省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形成《廣東省餐飲食品傳統使用中藥材品種名單》,并報請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

  3.推進農業標準化試點示范。不斷優化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布局,重點開展以重要農產品、畜牧水產健康養殖、優勢特色農產品、“三品一標”農產品、熱帶亞熱帶水果、南藥等為重點的示范區建設。全省建成國家(?。┘夀r業標準化示范區871個,培育了“廣東名牌產品”858個,“中國名牌”農產品15個,無公害農產品1868個,無公害水產品618個,有機農產品54個。據不完全統計,輻射帶動農用面積達114萬公頃,示范戶達102萬戶。通過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培訓相關人員過百萬,免費派送標準等資料15萬余份,示范區內90%以上的農民都接受過不同形式的農業標準化培訓,有效建立起“農料物資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業標準化安全生產機制,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

 ?。ǘ﹪栏袢^程監管,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1.加強食品生產全過程監管。

 ?、偃鎸嵤┦称飞a企業風險分級分類管理制度。一是按照《廣東省食品藥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分類管理辦法》等規定,確定我省食用植物油、白酒、嬰幼兒配方乳粉、嬰幼兒輔助食品4種重點監管品種的11家大型食品生產企業為食品生產環節省級重點監管企業,并制定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實施監管。二是指導各地根據食品生產企業風險等級制定日常監管計劃,嚴格要求各地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合理確定企業的監督檢查頻次、監督檢查內容、監督檢查方式,并作為制定年度監督檢查計劃的依據,對食品生產企業實施不同強度的監督管理,做到事權清晰、責任明確。實施制度,全面落實風險等級評定。

  ②加強對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

  2017年,我省共監督檢查食品(含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24761 家,發現問題企業4929家,檢查企業的問題發現率19.9%,查處問題企業821家,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3994家。2017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石花菜”專項排查,重點排查是否存在“石花菜”生產加工使用非食品原料或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違規行為;對全省4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及30家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企業清潔消毒情況開展了自查自糾及專項檢查,未發現使用甲醛、高錳酸鉀等其他有毒有害化學藥劑進行清洗消毒的行為;對各市2016年國抽、省抽不合格水產制品生產企業實施異地交叉檢查,同時督促水產制品抽檢不合格較多的揭陽市局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共檢查水產制品生產企業14家,發現問題95項;對全省2016年以來國抽、省抽不合格茶葉生產企業進行交叉檢查,并單獨組建省級檢查組對抽檢不合格企業數較多的清遠地區進行檢查、督導。對牛百葉、黃喉等肉制品生產單位實施全覆蓋的專項監督檢查、發現有2家企業涉嫌及使用過氧化氫、氫氧化鈉等化學物品浸泡生產銷售牛百葉,已責令其停產整頓;根據總局的部署,對蜂蜜和特殊膳食食品2家問題企業實施了飛行檢查,共發現問題14項,目前問題企業已完成整改。

 ?、蹚娀C合治理,開展多品種、多層次的專項整治。

  開展肉制品、桶裝水生產行業專項整治。按照“一年整治一個行業”的工作思路,2016年、2017年分別開展了肉制品、桶裝水生產行業專項整治,印發了《關于開展廣東省肉制品、桶裝水生產行業專項整治的通知》,明確整治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對象,以全面規范企業及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為目的,強化監督抽檢及風險隱患排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行為。一是完成全覆蓋監督檢查,2016年對全省肉制品生產企業1107家、肉制品生產加工小作坊1833家實施100%覆蓋的專項監督檢查;二是組織抽檢肉制品產品1106批次,其中10批次不合格,對有關問題企業依法進行了處置。專項期間,全省立案26宗,其中移送公安機關3起。2017年共抽檢全省桶裝飲用水樣品1656批次,檢處不合格樣品175批,合格率90.54%,比2015-2016兩年省專項抽檢合格率80.82%顯著提升。整治期間,全省共出動監管人員4979人次,檢查桶裝水生產企業1545家次,發出責令改正意見書464份,立案查處136宗,罰沒金額313.87萬元,責令停業整改29家,注銷食品生產許可證44張,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1張,不規范企業淘汰率達7.6%,重拳打擊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大幅度提升桶裝飲用水行業食品安全水平,專項整治達到預期效果。三是全面規范企業生產行為,對全省175家肉制品生產企業實施體系檢查,督促生產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四是開展省級督導及交叉檢查,按照日常監督檢查有關規定組織21個地市局的交叉互檢形式,對各市整治情況進行核查;省局安排督查組單獨隨機進行檢查。五是設計并印發了宣傳海報3萬張、宣傳冊15萬份、其他宣傳用品5萬件,免費向公眾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派發,督促肉制品生產單位落實主體責任,普及公眾科學知識,引導健康消費。

  嚴厲打擊,深入排查,開展了“兩超一非”專項整治行動。為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犯罪行為,深入排查治理“兩超一非”問題,落實食品安全企業主體責任,促進我省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好轉,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局利用3個月時間在全省開展了“兩超一非”(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專項整治行動。

 ?、芙⒔ㄈ称钒踩匪蒹w系。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關于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要求,積極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嬰幼兒配方食品、白酒、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等重點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完善食品生產過程質量安全記錄制度,加快形成食品質量安全信息可查詢、過程可控制、責任可追究的追溯體系。我局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功能,完成了嬰兒配方食品、食用油、酒類等產品電子追溯系統建設。2016年5月1日啟動全省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追溯數據上報工作。

 ?、菁訌娛称飞a加工小作坊監管。

  一是完善有關配套制度。根據《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制定發布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規范了各地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的規范以及小作坊登記的條件要求。二是督促各地按照《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的要求,對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食品全面實施禁止性目錄管理。目前,全省21個市已全部發布了《禁止目錄》。三是全力推進食品生產小作坊登記工作。為全力推進食品生產小作坊登記的發放工作,今年4月印發了《2017年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食品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各地年底前對未能取得登記證的食品小作坊。同時各地將食品小作坊監管納入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對食品小作坊定期開展監督檢查與抽檢。四是探索食品小作坊監管新模式。各地積極探索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監管模式和土榨花生油小作坊監管新舉措,逐步引導食品小作坊向規范化、集約化、信息化發展,規范重點品種生產行為。目前,全省共建成食品小坊集中加工區28個。

 ?、迣κ称飞a依法嚴格實施許可。

  落實食品、食品添加劑許可審批制度改革。一是調整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審批權限。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遵循便民高效原則,2016年2月1日起我省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審批權限由各地以上市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實施。為保障許可制度改革平穩過渡,省局指導各地穩妥承接食品添加劑許可事項,印發調整食品添加劑審批權限公告及有關審批權限調整工作文件,并及時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明確受理、審查、編號、發證等程序要求。二是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為適應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建立健全符合廣東實際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機制,形成事權清晰、權責明確、上下協調、運轉高效、執行有力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新局面,省局制訂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事權劃分實施意見》。各地按照上述要求對本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統一建立了審批事項目錄和權責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權力、目錄之外無審批”。目錄化權責清,并通過實體大廳、網上大廳和網站同步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效能監察。三是完善配套的許可制度文件。各地根據《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的要求,接合當地實際,有針對性地印發了完善食品生產許可的文件與工作指引,出臺有關制度47項。四是實施行政審批標準化。各地均嚴格按照《行政審批事項編碼規則、辦事指南編寫規范》要求,編制了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明晰審批事項的名稱代碼、辦理條件、辦理依據、所需材料、表格下載等12項辦理要素和10個審批要素,實行審批要件標準化,保障了申請人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嚴格實施生產許可,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一是積極按照新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指導各地穩妥推進普通食品生產許可事項下放,加強全省食品生產許可審查員隊伍建設,保障食品生產許可制度改革平穩過渡,進一步調整工作思路,由重審批輕監管向切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轉變。二是強化許可指導培訓。結合新《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實施,及時制定我省關于食品生產許可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對各地市許可工作的培訓和指導,對食品許可難點疑點等問題及時加以研究和溝通協調,確保許可工作順利實施。三是嚴格特殊食品許可。對通過重新審查和再審核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變更等事項,建議地市局受理企業申請前將申請材料交專家組預審,幫扶指導地市局和企業做好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工作。明確對于風險等級較高的特殊食品、乳制品、白酒、食用酒精等食品生產許可審批權限原則上不能下放到縣(區)局實施,特殊食品的生產許可現場核查由省局派遣審查組長。同時,為進一步規范我省食品生產許可管理工作,加強特殊食品生產監督管理,省局已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食品等特殊食品生產許可審批事項收回。四是認真開展食品生產許可監督檢查工作。為進一步加強企業許可條件保持情況的監督檢查,規范食品生產許可實施有關工作,2017年,省局在全省開展了食品生產許可監督檢查工作。在此次專項檢查,共檢查食品生產企業422家,企業涉及32個區(縣),其中新獲證企業(獲證1個月以上,非延續、變更)食品生產企業267家。此次專項檢查發現許可現場核查問題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企業14家,責令整改企業184家,存在問題責令停產企業21家,立案查處企業8家;檢查和自查市級許可部門22家次,檢查縣級許可部門22家次,發現1家單位存在許可證書品種明細有誤、1個單位許可檔案未移送至日常監督管理部門的情況,相關部門已完成整改。

  2.加強食品經營全過程監管。

 ?、偻晟剖称方洜I各項制度。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省教育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衛生計生委制定出臺了《關于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規定》,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責任、基本要求、事故應急和處置、監督與管理等進行了明確;會同省衛生計生委制定出臺了《關于企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規定》,對企業食堂食品安全責任、基本要求、事故應急和處置、監督與管理等進行了明確;制定出臺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明廚亮灶”建設規范的指引》,解決了“什么是明廚亮灶”和“怎么樣建設明廚亮灶”等問題,設定了建設標準;制定出臺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散裝食品經營的管理規范》,對散裝食品銷售進行了規范;制定出臺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小餐飲監督管理的辦法(暫行)》,與我省的《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食品經營許可的實施細則(試行)》、《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等制度相結合,形成了我省小餐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從許可準入到事中事后監管較為完善的一個制度體系,填補了地方立法空白,強化了我省小餐飲的監督管理,有力促進小餐飲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制定印發《食品經營日常監督檢查要點表》、《食品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結果記錄表》,規范日常監督檢查內容,加強對食品經營環節日常監督檢查的指導。

 ?、诩訌妼Ω鞯厥称方洜I許可的業務指導。繼續發揮食品經營許可QQ群的作用,及時收集各地在食品經營許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疑問,組織處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研究和解答,及時反饋信息,推動全省食品經營許可的規范化。為規范食品經營許可工作,提升食品經營許可工作水平,省局隨機抽取每市5本食品經營許可檔案,檔案覆蓋了大中小型食品經營者,組織了各市許可人員開展檔案交叉檢查,并在全省培訓班上通報了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各市加強對許可檔案的重視和檢查指導。

 ?、蹚娀称方洜I事中事后監管。一是扎實開展對重點企業的監督檢查。根據《廣東省食品藥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落實責任制并按要求組織開展日常監督檢查,要求每季度檢查1次。二是繼續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通過分析歷年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及存在問題,創新性研究制定了“部署—檢查—通報—督導—整改—提升”的“閉環”監管模式,通過環環相扣的檢查、督查、整改,切切實實地提升監管效能。三深入開展飛行檢查。2017年3月、6月、9月、11月分別對供餐人數在500人以上的學校食堂、外包經營的學校食堂、大型餐飲服務單位、網絡訂餐食品經營者、單位食堂、旅游景區食堂、肉制品食品經營者進行飛行檢查,共檢查食品經營單位283家。檢查范圍涵蓋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及順德區。檢查結果顯示,現階段食品經營單位仍然存在較多問題,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落實不到位、食品原料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不規范、食品加工區域流程布局不合理、設備設施不完善或運轉不正常、食品加工操作不符合要求、食物留樣、餐廚廢棄物處理不規范等方面。

  3.加強餐飲服務監管。

  ①大力實施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抓好餐飲業質量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省食品安全辦、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本著先行先試的工作精神,于2017年4月20日制定印發了《廣東省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在全省范圍內部署開展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叭晷袆佑媱潯泵鞔_了地方政府屬地責任、餐飲食品經營者(包括網絡訂餐平臺)主體責任、監管部門及主管部門責任,并將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納入到省食安委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體系中,切實解決餐飲業發展和監管上存在的問題,推動廣東餐飲業質量安全大提升?!叭晷袆佑媱潯备鶕惋嫎I的發展規律和工作實際,既明確了工作總體目標,又研究提出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餐飲“明廚亮灶”建設、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建設、網絡訂餐監管、食品安全管理員配備及考核、公眾滿意度等六大指標,并通過量化2017-2019年的三年指標,以“一年一小步、三年一跨越”的方式,大力提升全省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叭晷袆佑媱潯睂嵤┎惋嫹樟炕旨壧峒?、餐飲“明廚亮灶”建設、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創建、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提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等五大工程,大力提升全省餐飲質量安全水平,確??傮w目標和具體指標得到實現。

  ②大力開展餐飲服務量化提檔升級工作。根據《廣東省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的部署,我省系統大力開展餐飲服務量化提檔升級工作。

 ?、鄞罅ν七M“明廚亮灶”建設工作。實施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我局將“明廚亮灶”建設工作納入考核指標,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實現全省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全覆蓋。為此,我局出臺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明廚亮灶”建設規范的指引》,解決了“什么是明廚亮灶”和“怎么樣建設明廚亮灶”等問題,設定了建設標準;印發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規范“明廚亮灶”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解決了“為什么要建設明廚亮灶”和“如何全面建設明廚亮灶”等問題,并通過召開全省餐飲服務明廚亮灶現場推進會,部署工作要求,明確了工作方向。

  ④加強重點領域專項整治。

  一是繼續加強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在組織開展對佛山、云浮、汕頭、潮州、揭陽等地農村食品安全調研的基礎上,印發了《2017年廣東省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地結合省局部署開展的“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強化對食品小作坊和主要輻射農村地區的食品批發市場等農村食品源頭的治理,并突出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業態,集中力量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著力解決當前農村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11月1日-10日,以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名義組織6個督導組對全省12個地市開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開展督導檢查,督促各地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在風險隱患排查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開展專項治理,逐年解決當前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存在問題。二是繼續開展單位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印發《2017年廣東省單位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治理的工作原則,嚴格食品經營許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日常監督檢查、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分級提級、建設明廚亮灶、加強監督抽檢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構建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全方位開展單位食堂食品安全整治。在單位食堂專項整治工作中共出動執法人員13.54萬人次,檢查單位食堂46816家,其中學校食堂26275家,發出責令整改5947家;抽檢15240批次,不合格393批次;立案查處424宗,罰沒金額1153434元,涉嫌違法移交公安1宗。三是開展餐飲服務單位食用油專項整治工作。專項整治共出動執法人員73783人次,檢查餐飲服務單位53586家,監督抽檢食用油2998批次,不合格樣品50批次,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2110份,立案查處48宗,沒收違法所得1000元,罰款金額102340元,發現查處假冒偽劣食用油案件7宗,移交司法查處7宗。省局正在開展對全省餐飲服務單位進行食用油監測抽檢工作,共抽檢800批次,其中食用植物油500批次,煎炸過程用油300批次。四是開展網絡訂餐專項整治。印發《2017年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4個月的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專項整治以督促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網絡訂餐經營行為為抓手,重點解決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目標。網絡訂餐專項整治共檢查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46212戶,發現無證經營1147戶,超范圍經營1183戶;立案查處202宗,其中查處第三方平臺1宗,查處平臺分支機構2宗,罰款17.1萬元;第三方平臺主動攔截11757戶,下線6138戶;全省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持證率、公示率分別為97.5%,91.7%。五是專項檢查行動和事故調查。組織開展養老機構大整治、涉日進口食品專項排查、存在嚴重風險隱患酒類清查等專項工作。積極配合稽查局開展新豐練溪托養中心案件、河源甲醇中毒事件等的調查處置工作。

 ?、菔〖壊惋嬍称钒踩痉督謩摻?。

  深入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設工作。2017上半年,根據各地申報情況,組織對去年申報的34條中的33條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街進行現場考評。下半年,加強對各地申報2017年省級食品安全示范街的地市開展業務培訓和指導,截至目前,共接到全省申報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街共31條,其中已開展現場考評共有8條,有4條已公示結束。

  4.加強食用農產品監管。

 ?、俳枇γ裆鷮嵤?,開展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篩查把關。省政府將“在全省農貿市場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列入2017年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的一項工作內容。2017年開展快檢市場2060家。省財政廳劃撥快檢工作專項經費,省局制定快檢工作方案,為粵東西北地區集中招標快檢試劑,組織各地開展快檢技術操作培訓和考核,考核合格才能從事農產品快檢。省局還委托省食品檢驗所采取核查原始資料、考察快檢人員技術、開展現場比對等方式對各地快檢工作進行檢查評價,確??鞕z工作質量。監管部門會同市場開辦方監督銷售者停售和銷毀不合格農產品,及時在市場公布快檢信息,有效防控風險,引導群眾消費,有力保障了市場銷售環節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诩訌姴块T協作,深入開展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

  省局與省農業廳、省海洋漁業廳共同配合做好農業部每年對我省的農產品例行監測工作,聯合發文督促各地做好抽檢不合格處理工作,確保例行監測工作的順利完成。省海洋漁業廳和省局每月組織召開全省水產質量安全聯席會商會議,與其他監管部門、水產品生產經營單位、水產品批發市場、檢驗機構等共同分析研究我省水產品質量安全形勢,提出工作思路和措施。

  聯合開展專項治理。針對水產品存在的突出問題,省食安辦、省農業廳、省海洋漁業廳和省局組織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省食安辦等六部門聯合印制了20000份《關于開展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的通告》,各地各相關部門在網站發布,在重點生產經營企業、集中交易市場、公共場所等進行張貼,促進生產經營者自查自糾。5月份,省局與省海洋漁業廳共同組織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及海洋漁業局、公安等多部門聯合開展專項執法整治行動,對進入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的運載淡水魚物流車輛進行了突擊檢查、聯合抽檢,營造打擊水產品違法行為的強大聲勢。在畜禽水產品專項整治中,全省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檢查集中交易市場17771個,檢查畜禽水產品銷售者78794戶,檢查餐飲服務者87329戶;開展監督抽檢37506批次,其中不合格1259批次;查處銷售違法畜禽水產品案件565件,查扣違法畜禽水產品192221.59公斤,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38件,有力地保障了畜禽水產品市場銷售安全。

  共同推動鮮活水產品產銷對接試點工作。省食安辦、省局與省海洋漁業廳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廣東省安全鮮活水產品產銷對接監督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在佛山召開“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現場會”,組織開展鮮活水產品產銷對接試點工作。2017年9月,省食安辦、省海洋漁業廳和省局與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辦、食藥監局、農業局簽訂京粵兩地《加強區域間鮮活水產品產銷對接監管合作框架協議》,對廣東供北京地區鮮活水產品產銷對接實行跨部門、跨省區聯合監管。

  ③強化源頭規范,全面推進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專項治理工作。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推動批發市場監管建章立制。省局先后制定了《關于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實施意見》、《集中交易市場食用農產品相關管理制度》、《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管理辦法》、《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制度,對落實市場開辦者責任義務和監管部門開展監管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二是實施科學監管,推進批發市場監管效率提升。一是召開現場會,促進市場開辦者規范管理。今年4月5-6日,省局召開全省推進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現場會,組織現場考察了惠州市海吉星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市場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聽取了順德區局在批發市場推進“電子支付+食用農產品快檢追溯+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情況介紹,要求全省各地相互學習,勇于創新,合力推進批發市場專項治理工作。二是全面摸清底數,建立監管數據檔案。通過摸底調查,各地掌握了本轄區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的基本情況,為開展監管打下良好基礎。據統計,全省共有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181個,其中:果蔬類批發市場67個,畜禽蛋類批發市場37個,水產品批發市場31個,綜合類批發市場46個。三是及時總結經驗,按要求報送工作情況。根據總局工作要求,省局認真按要求推進批發市場專項治理工作,并及時總結工作情況,向總局報送批發市場典型經驗材料。11月,我局在總局舉行的畜禽水產品專項整治經驗交流暨批發市場專項治理現場會上介紹廣東的經驗做法。

  ④組織開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活動,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組織各地開展創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活動,發動超市申請開展創建,依法加強日常檢查和監督抽檢,指導超市建立和執行食用農產品供應商審查、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等管理制度,督促超市優化采購源頭管理、嚴格銷售過程管理、規范食用農產品標簽標識等工作,自覺把好肉類、蔬菜、蛋類、水產、水果等食用農產品源頭采購關、賣場進貨關、銷售關,切實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8月,省局和廣州、深圳、佛山3市局參加總局召開的示范創建超市工作座談會并介紹工作進展情況。11月,省局在佛山召開“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工作現場會,組織各地參會人員參觀示范創建超市,廣州、深圳、佛山3市介紹創建工作經驗,各地開展互相交流討論。省局還組織地市局人員到浙江杭州、紹興等地考察學習示范超市創建工作經驗,推動各地示范超市創建工作的開展。全省參加創建活動超市75家,目前,各地已經對創建超市進行審核,省局將按照總局驗收審核標準要求組織對各地申請創建超市進行審核,并將名單報總局。

  5.加強保健食品安全監管。

 ?、賵猿謫栴}導向,開展專項整治。

  一是提早謀劃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和“南粵護老”專項工作。今年4月,省食安辦、食藥監、公安、工商、衛計委等5個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2017年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提出會議營銷的規范要求,明確部門任務和工作措施,成立了專項行動工作協調小組。為進一步加大對保健食品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省食安辦、省局又于7月印發《2017年“南粵護老”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為鼓勵公眾舉報保健食品非法營銷線索,出臺獎勵方案,省局專門安排了1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獎勵提供保健食品違法線索的舉報人。四個月時間已收到各類舉報線索120條,目前對其中已核實的22名舉報人發放獎勵共6000元。將所有舉報涉及的企業和產品列為重點監管對象,發文通報各地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約談舉報集中或情節嚴重的問題企業8家次;涉及外省的產品,發函通報相關22個省局。兩個專項工作的提前謀劃實施,為下半年按總局要求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打下了工作基礎。同時,委托第三方開展了保健食品會議營銷風險信息市場調查,對參加過保健食品會議營銷活動的中老年人開展調查,回收現場訪談問卷232份,網絡問卷789份,收集案件線索29條,分析會議營銷監管主要風險點,研究提出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會議營銷監管涉及政府部門、社區、消費者的意見建議16條。

  二是部署推進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的統一部署,省食安辦等10部門制定印發了《廣東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及領導小組辦公室,為推動全省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先后組織召開了全省推進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省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了整治工作任務、工作重點和工作措施。省食安委主任、省政府林少春常務副省長在省食安辦整治工作情況專題報告上批示: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很好!要切實把它抓好,落到實處。收集各地、各部門整治工作進展情況,編制整治工作簡報多期。在省局網站設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專欄,及時發布整治工作動態和成效等內容。

  三是扎實開展保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根據省局總體方案,組織全省對保健食品生產環節和經營環節分別排查企業數量379家和34953家,發現存在隱患33個和1876個,并對相關企業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1337份,責任約談163家次,整改完成率達97.1%,立案72宗,罰沒金額66.35萬元。

  四是聯合開展食品標簽說明書“非法聲稱”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針對部分藥店銷售的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標簽說明書夸大宣傳的問題,在前期開展調研廣泛收集情況、梳理問題、明確法律法規適用的基礎上,聯合省局食品經營監管處、藥品流通監管處等處室制定《關于開展食品標簽說明書“非法聲稱”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專項整治,以普通食品標簽說明書非法聲稱保健功效、療效為重點整治內容,依法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诖罅﹂_展宣傳教育,推動社會共治。

  一是建設社區宣傳示范點。下發《關于大力開展2017年全省保健食品科普宣傳進社區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結合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工作,以中老年人群為重點科普對象大力開展保健食品科普宣傳進社區活動。省局編印下發宣傳資料59萬份(冊)。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并按通知要求在每個縣(市、區)選擇一個基礎比較較好的社區建立保健食品安全科普知識進社區示范點,作為固定的保健食品科普宣傳陣地。據統計,全省已建120余個示范點。在此期間,省局與廣州市局合作,先后在天河區和黃埔區舉辦2期科普宣傳進社區講座,聘請權威專家向公眾普及保健食品常識、消費誤區。二是加強與媒體的合作。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先后通過南方日報、中國醫藥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新華社廣東分社、中國食品雜志社等傳統媒體對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題宣傳報道和保健食品科普宣傳;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新浪、搜狐、網易等各大新聞網站也都轉載刊發,收到較好的宣傳效果。在騰訊大粵網設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專欄,發布舉報投訴方式、科普知識、消費提示以及整治工作動態;與南方網合作,舉辦主題為“科學解讀保健食品 撐起健康保護傘”的廣東食品藥品大講壇系列節目第六期,以及“安安有約”科普大講堂第七期和第十期。三是制作播出公益廣告。考慮到老年人群接受訊息的特點,加大傳統電視媒體傳播力度,制作“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公益廣告,揭露非法會議營銷中不法單位損害老年人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各種陷阱,在廣東衛視和廣東廣播電視臺經濟頻道的黃金時段分別連續播出一個月,受眾達2915萬人次。

  ③開展風險防控排查,探索網絡經營監管新舉措。

  一是開展網絡保健食品監督抽檢。根據往年風險監測結果,在網絡經營環節組織開展對緩解體力疲勞類、輔助降血糖類保健食品以及聲稱具有這兩類功能的普通食品的監督抽檢,共抽檢100批次,發現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的產品22批次。二是開展網絡經營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問題的風險監測。對標識為我省生產或注冊(經營)地址在我省的網絡食品經營者開展抽樣,減肥類、輔助降血脂類、增加骨密度類、美容類4類保健食品以及聲稱具有這4類功能的普通食品共300批,其中減肥類檢出非法添加5批次。三是開展網絡經營保健食品非法聲稱問題的風險排查。委托第三方開展保健食品網絡經營環節虛假宣傳風險排查,重點對我省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網站和注冊(經營)地址在我省的網絡食品經營者網頁定期進行非法宣傳問題的監測,每月提交監測報告。近日,對首批監測排查出來存在夸大宣傳問題的20家互聯網食品經營者進行了責任約談,發出了責令改正通知書。對逾期不改正的,將依法予以查處。

  ④實施分級分類,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和飛行檢查、網格化監管互為補充的監督檢查模式。對省級直接監管企業開展監督檢查37家次,預計全年可按照風險分級分類管理辦法,完成12家直接監管企業48家次的檢查任務。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要求,組織開展3次全省范圍的“雙隨機”交叉飛行檢查,檢查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2家次、經營企業48家次,并按規定做好檢查結果公示。

  6.加強藥品生產監管

  ①多措并舉,構建及完善職責清晰責任體系。

  一是著力加強監管制度建設。以省局出臺的“1+N”制度為綱領及指導性文件,結合轄區監管事權劃分工作及網格化監管工作分工,細化并制定本處室“X”管理制度,規范監管工作行為,形成完善監管制度體系。二是著力開展藥品安全網格化監管工作。重新確立省、市直接監管企業名單,重新劃分網格,明確網格監管團隊。已按規定頻次完成對18家省級重點監管企業的網格化監管工作,并在省局公眾網站公開檢查情況。三是著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基于風險分析情況,制定分級分類隨機抽選企業原則,建立企業數據庫及檢查人員庫,開發隨機抽選軟件。在藥品GMP跟蹤檢查工作中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全年共派出檢查員151人(次),對48家企業實施飛行檢查,強化對藥品生產企業執行注冊申報工藝處方、藥用原輔料、貴細中藥材投料的監督檢查,并公開檢查及處理情況。四是著力建立及實施“陽光政務”工作。在監督檢查的計劃制定、實施、結果處置的全過程中推行陽光政務,明確監管流程、監管標準、處置要求及監管責任,推進監管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公開化。五是著力強化藥品GMP檢查員隊伍建設工作。結合監管隊伍實際情況及監管任務需要,先后舉辦“2017年度藥品GMP檢查員培訓班”、“全省藥品GMP檢查工作座談會”,對全省骨干藥品GMP檢查員及藥品安全監管科(處)負責同志共250人次進行了藥品GMP專題培訓。

 ?、谥鲃娱_展風險監測及研判,構建科學風險防控體系。

  一是完善風險研判機制。完善風險研判工作制度,明確風險研判參與部門、研判程序、研判內容、風險分析工具及方法、研判結果及跟蹤落實等內容,建立常態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藥品質量安全風險研判機制;全年召開4期藥品風險信息研判會,從許可、檢查、稽查、檢驗、監測、投訴舉報、輿情監測等數據信息中捕捉風險信號54個,并使用研判結果指導監管工作。二是探索建立涵蓋藥品全生命周期的主動監測體系。基于“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原則,組織相關技術機構開展了《廣東制藥企業招投標(價格)藥品安全風險監測》、《復方氨基酸鋁離子風險監測》、《廣東省醫用氧生產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項目》3個主動監測項目,探索建立涵蓋藥品原材料供應、藥品生產、藥品流通、藥品使用全鏈條的風險監測體系,捕捉藥品質量安全信號,及早發現及處置藥品質量安全隱患。三是基于問題導向開展“靶向性”專項抽檢。強化與稽查部門的協同監管,基于風險監測及既往監管歷史數據,把銷量大品種列入我省的重點抽驗品種,把注射劑、滴眼劑、國抽風險提示、監督檢查突出問題較多的企業產品列為專項抽驗品種,增強監督抽驗的靶向性。

  ③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構建嚴厲法治監管體系。

  嚴厲查處藥品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全年累計收回藥品GMP證書14張,并通過深入開展各類專項整治工作,著力解決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問題。

  一是部署開展藥品生產源頭專項規范行動。轄區541家在產藥品生產企業已全面完成自查工作,對5516個批準文號的藥品實施自查,共涉及32234個原輔料品種。結合源頭專項規范重點內容,各級監管部門已組織藥品生產企業實施100%監督檢查,有效解決了當前藥品生產原輔料使用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藥品生產秩序持續好轉,不斷提高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配合總局完成加快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和復核專項檢查工作。根據國家總局工作部署,省局組織對我省40家機構309個專業開展了資格認定和復核檢查工作。目前,我省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為我省新藥開發的臨床試驗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部署開展中藥提取物與生化藥專項整治工作。進一步強化了中藥提取物及生化藥的監管。

 ?、芗訌娨龑В瑯嫿ǘ嘣鐣仓误w系。

  委托省工業氣體協會,對40家省內醫用氧氣生產企業質量管理情況實施評估;委托廣東省藥學會藥物臨床試驗專業委員會,對全省55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進行了日常監督檢查。我省3家血液制品生產企業聯合簽訂了《血液制品生產企業自律合作協議》,聯合成立技術小組、協調小組,圍繞血液制品生產質量管理的重點環節、重點工作,定期開展現場質量審計、技術研討、專題培訓,強化與各級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血液制品生產行業的自律提升及健康發展。

  7.加強藥品流通監管

 ?、僖詫嵤┧幤稧SP為核心,落實最嚴格的監管。

  嚴格實施標準規范,加強監督檢查,深入推進實施網格化監管,以票據管理和零售連鎖“三統一”為重點環節,明確監管重點品種及重點對象,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飛行檢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2016年共組織全省跟蹤檢查企業635家,組織開展飛行檢查64家次,發布撤證公告23期,43家藥品批發、零售連鎖企業被撤銷GSP證書,并在省局公眾網公告其信用等級為“嚴重失信”;責令限期整改企業233家。

  ②以專項檢查為突破,解決流通環節深層次問題。

  2016-2017年,在全省范圍內對藥品批發零售企業開展集中整治,嚴厲打擊藥品經營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切實解決當前藥品流通領域存在的“掛靠”“走票”虛假經營,從非法渠道購進藥品、證票賬貨款不一致、不嚴格執行藥品GSP規定等突出問題,防止假劣藥品流入合法渠道,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先后組織開展六個專項整治活動。

  一是開展藥品流通領域違法經營行為專項整治。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企業、醫療機構和個人,責令整改6081家,立案1330宗,罰款268.3萬元,移送公安部門案件11宗;撤銷批發(連鎖)企業GSP證書31家,撤銷單體藥店GSP證書132家。二是開展中藥飲片專項治理。全省共檢查藥品批發、零售企業40999家次,生產企業394家次,醫療機構12613家次, 檢查中藥材市場商戶15098家次;責令整改8598家;立案1352宗,罰款285.4萬元,通報違法違規醫療機構55家;收回藥品GMP證書6張,責令7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自行停產;撤銷批發、零售企業GSP證書158家。三是藥品流通領域專項整治“回頭看”。全省共檢查藥品批發(連鎖)企業2009家次,檢查覆蓋率96.81%,撤銷GSP證書27張、責令限期整治678家、移交稽查立案查處171宗、移送公安部門立案2宗。四是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藥店診所集中整治行動。將涵蓋縣城、市郊、城中村和鄉鎮等區域的22192家藥店和9657家診所納入本次專項整治,檢查覆蓋率達73.25%,吊(注)銷藥品零售企業《藥品經營許可證》329張,撤銷藥品零售企業《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167張,責令限期整改6930家,移交稽查立案查處1655宗,罰款141.65萬元,移送公安部門查處16宗,通報衛生計生部門25宗。五是互聯網藥品經營專項整治。全省共檢查藥品經營企業108家次,檢查覆蓋率98.18%,責令限期整治18家、移交稽查立案查處5宗。六是中藥材專業市場專項整治。全省共檢查中藥材經營商戶2432家,檢查覆蓋率100%,責令限期整治40家、移交稽查立案查處43宗。

 ?、垡灾贫冉ㄔO為基礎,完善藥品流通監管體系。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對藥品流通政策研究,先后開展對互聯網藥品監管、藥品現代物流、智慧藥房、藥品追溯系統電子化共享平臺以及醫藥分業試點等新興業態的調研,出臺一系列藥品流通監管制度。

  一是出臺《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互聯網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全省互聯網經營藥品行為,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二是出臺《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疫苗儲存和運輸監督管理辦法》,加強我省范圍內疫苗儲存和運輸的監督管理。三是制定《廣東省藥品現代物流技術指南(試行)》,推動專業化藥品現代物流體系形成,推動藥品流通企業規模化、規范化、集約化發展。四是起草《廣東省藥品委托儲存配送管理辦法(試行)》(報批稿),探索進一步規范藥品委托儲存、配送行為,促進藥品現代物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五是完成《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管理辦法》(報批稿),規范零售(連鎖)經營行為。六是完成《廣東省藥品零售企業分級分類驗收標準》(報批稿),推動藥品流通企業轉型升級以及零售藥店分級分類管理。

 ?、芤噪娮颖O管為手段,實現科學精準監管。

  一是繼續完善藥品流通電子監管系統。通過對廣東省藥品流通電子監管系統監管數據進行分析,指導全省系統開展藥品流通監管工作,提高檢查針對性,提高監管效能,實現智慧監管、精準監管、科學監管。2016年共印發《廣東省藥品流通電子監管數據統計分析報告》4期。二是建立完善藥品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疫苗流通電子監管系統,實現對疫苗的基本信息及生產、儲存、運輸到使用的過程信息數據及溫度信息數據進行實時監管,實現疫苗冷鏈全程可追溯,確保疫苗安全有效,嚴防藥害事件發生。目前該系統已設計完成并進入調試階段,已在部分疫苗配送企業中試運行。

 ?、菀燥L險研判為指導 開展風險隱患大排查。

  一是針對風險隱患開展排查。結合廣東省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部署,挖掘藥品流通市場存在的潛在風險,以高風險產品(生物制品、疫苗類藥品等)、問題藥品(抽檢不合格藥品、召回藥品、回收藥品)和社會關注度高的業態為重點,對藥品批發、零售連鎖企業、委托儲存配送、互聯網經營藥品、醫療機構等大力開展監督檢查。二是建立完善風險研判機制。定期組織召開藥品流通風險信息研判會,及時匯總分析風險信息,研究制定監管措施。改進、完善藥品流通電子監管系統和疫苗電子監管系統,進一步提高綜合分析報告研判水平,推進精準監管,智慧監管。圍繞監督檢查、專項整治需求,開展重大疾病、疫情用藥、人工終止妊娠藥品、人類輔助生殖用藥、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中藥材、中藥飲片等藥品專項抽檢,及時發現、控制和消除質量問題和潛在風險。

  8.加強醫療器械監管。

  一是明確任務,開展廣泛宣傳。在《廣東省2017年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監督檢查計劃》中明確要求各市局召開企業負責人參加的規范實施工作會議,摸清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狀況,要求企業積極對照整改。發布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全面實施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通告》(2017年第128號),《轉發關于第一類、第二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實施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有關工作的通知》(粵食藥監辦械安〔2017〕537號),2018年1月1日起,所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均應符合規范要求,進一步明確了規范實施要求及監督檢查工作。

  二是突出重點,全面開展檢查。組織開展無菌、植入、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監督檢查,檢查第三類企業309家次,未通過檢查12家次,檢查無菌類生產企業192家次,未通過檢查7家次,檢查植入類企業63家次,未通過檢查2家次。開展第二類、第一類生產企業規范符合性檢查,檢查第二類企業980家次,限期整改243家次,檢查第一類企業519家次,限期整改182家次。

  三是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方式,全面實行飛行檢查常態化,年初制定全年飛檢計劃,分三批開展對生產、經營企業的飛行檢查。檢查生產企業78家,責令停產整改10家。檢查經營企業90家,責令停產整改3家,責令限期整改41家,移送稽查部門4家。相關檢查情況均在省局網站予以通報。組織開展全省《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實施效果評估工作,委托廣東省醫用耗材管理學會對省內100家醫療機構進行了“飛行檢查”。

  四是組織開展醫療器械風險監測與研判工作。委托第三方開展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環節的風險監測工作。年初,組織召開醫療器械風險研判座談會,形成《醫療器械監管風險研判報告》(粵食藥監局械安〔2017〕27號),排查、分析醫療器械研制、注冊、生產、經營、使用及稽查辦案環節全過程質量安全的風險點,并提出風險管控措施及建議。針對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我局組織召開了創新醫療器械產品風險防控座談會,集體分享、評估、研判需要加強監管的風險點,提出上市后監管措施。

  9.加強化妝品監管。

  以化妝品安全風險監管模式為指引,圍繞2017年度化妝品安全風險清單,全面落實國家總局監管新政,積極采取以“監督檢查、專項整治、示范建設”為重點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全面覆蓋化妝品生產及經營全過程,不斷提高化妝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落實新政方面。全面落實國家總局化妝品生產企業許可準入標準《化妝品生產許可工作規范》和產品安全標準《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通過實施化妝品生產許可兩證合一,目前我省持有《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為2364家。生產許可準入新政及產品安全標準的全面實施進一步提高了我省化妝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持續推動我省化妝品產業升級發展;二是監督檢查方面。根據《廣東省食品藥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粵食藥監辦〔2016〕593號)及《2017年廣東省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監督檢查計劃》(粵食藥監辦妝〔2017〕130號),組織全省化妝品監管系統開展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日常檢查、飛行檢查、專項檢查及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等工作,形成了風險監測、隱患排查、日常檢查、飛行檢查、專項檢查相互銜接,“網格化”監管和“雙隨機”監管相互促進的監督檢查機制;三是專項整治方面。根據《2017年廣東省化妝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粵食藥監辦妝〔2017〕99號),組織全省化妝品監管部門開展以“四打一規”(打擊非法生產、打擊非法添加、打擊非法經營、打擊非法標簽,規范注冊備案秩序)為主要內容的化妝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同時不斷加大美容美發機構和網絡化妝品專項整治;四是示范建設方面。按照《2017年度廣東省化妝品市場安全治理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粵食藥監辦妝〔2017〕78號)2017年,我省繼續開展以“一街多點”為主要內容的化妝品市場安全治理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化妝品市場安全治理水平。

  ①化妝品生產環節監管取得新成效

  全面開展監督檢查。在隱患排查方面,2017年全省排查化妝品生產企業2300余家,發現存在隱患企業228家;在飛行檢查方面,全年組織完成200余家化妝品生產企業的飛行檢查,對存在不規范生產經營行為的100余家化妝品生產企業予以責令整改,對涉嫌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38家化妝品生產企業予以立案查處。在專項檢查方面,全省共排查防曬類化妝品生產企業258家,排查防曬類化妝品715種,發現防曬類問題化妝品1373批次,對38家生產企業發出責令整改通知,對45家生產企業立案查處。

 ?、诨瘖y品經營環節監管取得新進展。

  在隱患排查方面,2017年全省排查相應化妝品經營企業24000余家,發現存在隱患經營企業2100余家;在日常檢查方面,針對批發企業超過500家的大型化妝品批發市場的開辦者,省局本級組織開展了二輪直接監管的大型化妝品批發市場開辦者的監督檢查;在專項整治方面,全省化妝品監管部門對1600余家經營企業責令整改,約談177家經營企業,對290余家經營企業稽查立案,罰沒金額70余萬元;在示范建設方面,2017年全省共新建示范區130個,其中省級示范區50個,市級示范區80個,涉及1599家經營企業。第三方調查結果顯示:全省示范區內市售產品注冊備案率為92%,來源可追溯率為99%,化妝品市場安全治理水平指數為90,兩項指標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刍瘖y品使用安全管控取得新業績。

  我省已建立省市兩級監測哨點176家,其中省級監測哨點62家(包括57家醫療機構、5家生產企業);截止2017年11月,廣東省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系統共收到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表4189份,與去年同期(1480份)相比增加了183.0%;全省平均每百萬人口報告表數約40份,已完成我省2017年30份/百萬人口的目標任務;全部報告均為“一般”報告,暫未收到嚴重報告或群體事件報告。為科學預判我省化妝品安全風險監管形勢,提高科學監管水平,我局組織開展全省化妝品安全風險研判工作,邀請化妝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專家把脈《廣東省化妝品安全風險管理年度報告(2016--2017年度)》,對2017年廣東省化妝品安全風險監管計劃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10.扎實開展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不良事件日常監測工作。

  藥品監測:共收到報告表57093份,嚴重的8072份,占比14.14%,新的和嚴重的報告25112份,占43.98%;收到PSUR報告3542份,完成審核2556份,評價率為72.16%。醫療器械監測:共收到報告表19872份,其中嚴重的報告2645份,占比13.3%,III類醫療器械報告8521份,占比42.9%。化妝品監測:“國家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 在我省全面啟用,省市兩級監測哨點逐步擴展至省級監測哨點62家,市級監測哨點114家,共收到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表4189份,較去年同期增長183.0%;全省百萬人口報告表數超40份,已完成我省2017年30份/百萬人口的目標任務。疫苗監測:共監測到AEFI報告9045例,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藥物濫用監測:收到監測調查表31389份。藥品新嚴報告比、嚴重報告比、濫用報告表數量等多個指標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ㄈ娀闃訖z驗

  一是圓滿完成民生實事抽檢任務。今年廣東省政府將食品檢驗量3批次/每年每千人列為十大民生實事,全省食品藥品監督抽檢工作以此為抓手,制定了“四品一械”的年度抽檢工作計劃和《全省落實食品檢驗“每年每千人3批次”工作實施方案》,科學分配、細化任務,有效提升全省食品藥品監督抽檢質量。

  二是科學構建分層抽檢機制。貫徹《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抽樣檢驗實施辦法》,科學統籌各級任務,合理分工,發揮省、市、縣三級協同作用。確定省市縣抽檢工作重點,省局重點對1500家重點食品生產企業、1500家大型銷售企業和餐飲服務企業進行抽檢,并制定《關于印發2017年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抽檢食品企業名單的通知》《粵食藥監辦稽〔2017〕236號》,要求各地確定本級抽檢重點,分層級分重點開展抽樣檢驗。省局重點對1500家重點食品生產企業、1500家大型銷售企業和餐飲服務企業進行抽檢;市局重點對行政區域內省重點以外的食品生產企業、中小型超市、規模以上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餐飲企業進行抽檢;縣局主要對行政區域內的農貿市場、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小作坊等經營單位進行抽檢。各級抽檢計劃與上級不重復且互相補充,實現各級抽檢資源優化配置。

  三是全面覆蓋各業態抽檢監測。在突出靶向性抽檢原則的基礎上,點面兼顧,逐步實現對各經營業態的覆蓋。從生產經營業態方面,加強對網絡銷售、網絡訂餐等新業態開展質量監測,實現對生產加工、流通、餐飲、網絡銷售、進口食品等不同業態的全覆蓋。對廣東藥品生產企業及其生產的國家基本藥品品種100%覆蓋抽檢,對銷量大、搬遷重組企業、技術轉讓、中藥提取物及使用外省提取物生產的中成藥品種進行重點抽檢。對量大面廣、高風險的藥包材產品進行專項抽檢。2017年省局印發《關于開展茶葉專項抽檢監測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植物飲料(涼茶)非法添加藥物專項抽檢監測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2017年網絡銷售食品專項抽檢工作的通知》,通過組織開展專項抽檢,加強對重點品種和新業態的抽檢監測,進一步提高抽驗靶向性和針對性,有利于發現“潛規則”,讓抽檢為監管提供可靠的線索源和切入點。

  四是完善抽檢監管協調聯動。加強抽檢信息通報和信息共享,制定《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抽樣檢驗工作銜接配合制度》,建立起稽查和業務監管之間的信息通報和協作機制。每季度印發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簡報,及時向局領導、各處室及有關市局、檢驗機構通報我省抽檢工作進展情況和相關工作動態,推進監管、執法、檢測、信息等資源共享與合作,實現監督抽檢和日常監管聯動對接。

  五是按期嚴格完成核查處置。加大核查處置力度,對于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及時通報和組織查處,采取下架、封存、召回、銷毀等措施,防控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實現了對總局通告涉及我省不合格產品100%核查處置完畢以及處置信息100%及時公布。

  (四)提升技術支撐能力。

  1.持續加強食品安全監測能力建設。

  到2017年,全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食源性疾病監測均已實現以縣(市、區)為單位100%全覆蓋,并逐步向基層延伸;食源性疾病監測醫院覆蓋面持續擴大,將全省各縣(市、區)所有二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納入監測范圍,全省食源性疾病監測醫院數量達到516家。

  2.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俨粩嗉訌姂惫芾眍A案、制度及機制建設。一是重點組織修訂《廣東省食品安全預案》?!稄V東省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于2017年8月24日以省政府名義正式發布,促進了預案制定、修訂工作步入正軌,全面提高應急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同時要求各地要結合應對工作的實際需要,及時制定、修訂本地區應急專項預案及其操作手冊,進一步健全組織機構,明確職責分工,規范和優化處置流程。二是制定了系列活動及會議保障應急預案。為建立健全供廈門金磚會晤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2017粵商大會食品安全、2017首屆中國創新大會食品安全、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食品安全等會議及活動應急機制,規范和指導應急處理工作,今年分別制定了《供廈門金磚會晤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2017粵商大會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2017首屆中國創新大會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按照“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科學評估,依法處置”的原則,排查食品安全隱患,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活動及會議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確保參加活動及會議人員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保障活動及會議順利舉辦。三是制定“1+N”項基本工作制度及應急工作手冊。研究制定了《廣東省食品藥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辦法》(試行)、《廣東省食品藥品安全輿情監測和處置管理辦法》和《廣東省食品藥品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同時增強制度建設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基礎上,認真收集、分析、梳理近年國家、省乃至外省等各級關于應急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預案、制度,結合我省食品藥品應急管理工作實際,組織編印了《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工作文件資料匯編》和《廣東省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操作手冊》,指導幫助負責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快速全面了解掌握應急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規范食品藥品突發事件處置工作流程。細化“廣東省食品藥品突發事件應急調查處置規范”的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配合國家總局完成全國突發事件直報系統試運行工作。四是推進應急隊伍專業化建設。為提高局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保障和處置能力,制定印發《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關于成立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和應急處置專業化隊伍的方案》。成立了以省局局長親任組長、副局長擔任副組長的食品藥品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省局在發生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時的指揮機構、處置機構、專業技術隊伍以及各自的職責和分工等,按照常態與非常態、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原則,分級分類建設了一批食品藥品安全應急隊伍和專家隊伍,為科學、迅速、專業地處置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創新構建“1+3+X”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綜合體系。省局在向國家總局申請在深圳市組織開展國家級藥品安全示范性應急演練的基礎上,在全省范圍內重點指導4-5個(含片區、地級市、縣、大型食品藥品企業)食品藥品突發事件示范性應急演練。同時要求全省各地級市局嚴格按照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和《廣東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要求,結合監管工作實際組織開展應急演練,用以構建“1+3+X”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綜合體系。一是成功舉辦國家級藥品安全示范性應急演練暨粵港澳大灣區重大藥品安全突發事件示范性應急演練。在推廣成功舉辦2016年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性演練暨“泛珠三角區域”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的經驗基礎上,2017年繼續組織在深圳市成功舉辦國家級藥品安全示范性演練暨粵港澳大灣區重大藥品安全突發事件示范性應急演練。該演練以“實戰”為背景,按照“實案、實兵、實裝、實地”的要求,模擬社會關注度高、事件關聯性強、風險隱患大的藥品安全事件,設定粵港澳大灣區D市一藥品生產企業在生產降糖中成藥(W藥)時因生產質控管理混亂導致“投料錯誤”,造成1個批次的W藥含有大量格列本脲成分,導致服藥人群(老年人為主)服用W藥后出現嚴重低血糖癥狀,廣東省及深圳市、惠州市,香港、澳門等各級政府針對事件的發生、發展及應急處置工作要求,開展跨境、跨市、多環節應急信息共享與協同聯合應急處置。演練采取現場展示、現場演練與視頻錄播相結合的方式,連貫演示監測預警與聯合研判、先期處置與信息報送、現場調查與協同溯源、應急響應與風險控制、響應升級與統籌應對、輿情管控、響應終止與善后處理等。演練堅持問題導向,突出規范處置流程、明確處置職責、著力跨省協同、嚴把風險管控。演練克服了多市(區)、多部門、多環節、多科目、多人員、多裝備、多技術等難點,過程中穿插利用應急指揮車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廣東省藥品流通電子監管系統、智慧食藥監管,省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和藥品檢驗檢測技術創新等藥品安全監管的新經驗、新做法、新成果,所開展工作均為國內首創。本次演練得到了國家總局和評估專家一致好評。專家點評認為此次演練要素完整,重點突出,全景展示藥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全鏈條;充分體現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方面的社區藥品安全服務網、社區社工參與藥品安全活動等全國首創舉措;重點突出藥品安全突發事件中應急檢驗、專家、輿情監測、風險管理等技術手段在應急處置中的作用,全面實現了在國內藥品領域首次成功探索跨境共同啟動應急響應、開展應急協同處置、提供應急信息共享的應急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食藥監系統制訂相關預案和實際應對跨區域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提供成功范例、標準流程、經驗參考和有益借鑒。二是創新指導開展省級食品藥品安全示范性演練。重點指導梅州市(五華縣、興寧市)、東莞市(松山湖)、清遠市開展跨區(縣)聯合食品突發事件省級“實案、實兵、實裝、實地”應急演練。要求演練在劇情、腳本、場景等方面,從頂層設計上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問題導向,緊緊圍繞當前防患和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重點和難點,著力解決跨區域食品應急管理、特殊人群食品安全監管、媒體“軟風險”管控效益等工作短板問題,選用并創新題材,著力增強應急演練的科學性、真實性、隨機性和突發性。定期組織對承辦地市開展演練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和現場指導并組織專家開展演練評估工作,確保演練成果“能學,能用,能推廣”,進一步縱深拓展廣東區域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綜合體系建設。

 ?、鄞罅ν七M省食品藥品安全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結合“智慧食藥監”建設大力加快推進省食品藥品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結合我省食品藥品監管實際,提出系統的應急管理信息化規劃設計,初步提出建設總體方案及使用需求。新規劃應急指揮系統建成后,一是實現現場處置可視化、應急指揮實時化。依托當前先進技術,實現多個應急處置現場視訊、音訊等現場信息實時傳輸回指揮中心,為指揮中心的領導提供現場實時信息情況。二是打通信息收集“最后一公里”。開發應急管理專用APP,使手機、PAD等設備成為功能較全的應急管理移動終端,實現現場執法視訊、音訊等信息實時記錄和傳輸,為現場處置提供及時、全面的信息。實現扁平化設計,減少上下指揮層級,任意聯通各級指揮中心,使領導在任何一個指揮中心即可實時了解全省各地現場執法和監管情況,及時作出科學決策。三是深化改造輿情監測及分析平臺。結合使用CFDA網絡輿情監測系統和南方輿情監測系統中發現的問題,擬采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方式對輿情監測系統進行改進和再開發,形成適時高效的智能化模塊化監測系統。

  ④深入拓展不間斷輿情監測預警工作。一是重新設計輿情監測模式。規范了輿情日常監測報告形式為日報、周報、月報、半年報、年報五種,日報為省內、省處、投訴三個主要輿情監測內容,周報、月報、半年報、年報在內容方面設計了輿情綜述、熱點速覽、重點點評、深度觀察、事件排行、專家分析、輿情預警等版塊。二是按時完成輿情報告。日報以電子版的形式每日10時分別推送省局領導干部短信群和省局及各地市輿情監測工作群。周報、月報、半年報和年報專門設計了《廣東食藥輿情》封面,以紙質版的形式印發局機關各處室和各地市局,目前已編發日報218期,周報44期,月報11期,半年報1期。2017年監測到涉及廣東省食品藥品安全相關輿情共236667條,其中一般互聯網媒體共有132708條,微博共有53562條,微信共有50397條,識別并報告百余條敏感信息。協調要求各地市局及時跟蹤處置屬實輿情,共收到各地市局27篇輿情處置反饋,有效地把輿情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三是重點輿情及時報告。保持對涉及省食藥輿情24小時不間斷監測,做到第一時間發現敏感信息,對存疑的信息查明傳播途徑。根據重要性、敏感性及影響范圍,分析評估后共發出橙色輿情預警2件次,黃色輿情預警1件次。對部分熱點輿情形成了專題報告呈遞省局領導乃至省領導審閱,發出重要輿情專報5期。定期在局網站發布食品安全預警,以保障公眾健康安全和控防食藥安全風險。

  3.完善檢驗檢測體系。

  檢驗檢測是食品藥品監管最重要的技術支撐,推進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是科技標準工作的重要任務。2017年,以制定能力建設標準為引領,全面推進了全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一是制定實施檢驗機構能力建設標準。省局在深入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在全國率先制定頒布了《廣東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標準》,全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正式進入“有標可循、對標發展”的新階段。與此同時,組織開展了對標調查,全省系統共有檢驗機構36家。總體而言,能力建設還滯后于監管需求,化妝品特別是食品(尤其在縣級)的檢驗能力亟待加強。二是組織開展食品檢驗機構監督檢查。根據總局要求制定了《食品檢驗工作規范考核細則》,舉辦了70余名學員參加的專題培訓班,省局在組織承檢機構自查和市局、縣局普查抽查基礎上,對8家承擔省局任務的檢驗機構進行了普查,對8家承擔市局任務的檢驗機構進行了抽查,對地級以上市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進行了督查考核??傮w看,各級監管部門落實監督檢查職責和承檢機構貫徹執行《規范》情況良好,其中,廣州、中山市局的考核成績獲得了100分;省藥檢所等3個檢驗機構考核成績取得了99分。但存在問題也不容忽視,省局為此專門將監督檢查結果通報全省系統,要求借鑒改進并作為年度考核的依據。三是全面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按照總局要求,省局組織全省系統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參加總局2017年能力驗證計劃,并將這項工作納入到2017年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方案中。隨著省局“能力建設標準”的頒布實施,各地推動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達標工作的步伐明顯加快。11個地市級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項目以及4個縣級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項目完工,有力提升了基層食品檢驗能力。省藥品檢驗所作為口岸藥檢所,檢驗能力已達1503項;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作為全國十大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之一,獲認可的醫療器械檢驗能力已達2022項,檢驗能力位于全國省級醫療器械檢驗機構前列;省食品檢驗所食品檢驗能力已覆蓋了311個產品、891個參數,同時也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洋酒質檢中心。

  4.加強執法裝備配備。

  為落實國家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關于執法裝備標準化配備要求,推動基層監管部門按標準化配備,我局頒布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執法基本裝備配備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實施方案,明確提出2018-2020年各級監管部門執法裝備配備達標率目標,分別為85%、90%、100%。其中食品快檢車2018年將達到縣級全覆蓋。

  5.強化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引領食品藥品監管發展的先導力量,建立健全監管科技創新體系是科技標準工作的核心任務。2017年,全省系統監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正式啟動,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一是制定實施科技創新項目管理辦法。印發了省局《科技創新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初步構建監管科技創新體系,搭建了由科技創新團隊、標準制定修訂、科技項目引導扶持、重點實驗室和成果轉移轉化基地等五類項目組成的體系架構。2017年10月,省局根據“暫行辦法”啟動了2018年省局科技創新項目申報工作。全省系統共10個監管部門和19個技術機構參加了申報。二是部署落實系統監管科技創新工作。2017年,省局首次印發“2017年科技工作要點”,省局直屬單位以上率下,78項科研項目、15個重點實驗室籌建、71個標準制修訂納入年度計劃。各級監管部門積極參與科技主管部門的規劃指南編制,積極組織申報科技部門項目,2016年以來,全系統獲得科技主管部門立項4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9項、市廳級32項,特別是廣州市食檢所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省藥檢所2017年獲得省科技廳項目2項,項目級別、數量、資助額領全省系統之先。三是組織開展科技資源調查成果登記。根據總局要求開展了科技資源調查、科技需求調查、科技成果登記統計工作。向總局推薦省藥檢所、深圳藥檢院的科技成果各1項,特別是省藥檢所的科技成果被總局推薦到科技部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開創了全省系統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先河。省局將科技宣傳周與科普宣傳周結合起來,舉辦了2017年廣東省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廣東省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展和食品藥品科普大講堂活動,總投入達380萬元,是全省系統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深受參與群眾的廣泛好評。

 ?。ㄎ澹┥钊腴_展“雙安雙創”行動。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我省堅持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三級同創,目前國家級創建試點城市包括廣州、深圳、佛山,省級創建試點城市包括珠海、中山、江門、惠州,省級創建試點縣包括南雄市、豐順縣、陸河縣、東莞市東城區、鶴山市、陽江市陽東區、廉江市、肇慶市高要區、清遠市清新區、潮州市湘橋區、郁南縣,形成“3+4+11”創建格局。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方面,我省云浮市,佛山市高明區、翁源縣、梅州市梅縣區、陸豐市已獲得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命名;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試點地區江門市,廣州市番禺區、乳源瑤族自治縣、高州市、惠東縣、德慶縣、陽山縣、徐聞縣、揭西縣已經開展創建工作。

  自2016年10月21-22日成都“雙安雙創”現場會召開以來,廣東省積極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高度重視,高位統領“雙安雙創”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就“雙安雙創”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省食安委框架下設立省“雙安雙創”領導小組,制定示范創建管理辦法和評價標準,召開創建工作推進會暨啟動會,落實創建補助經費等,推動示范創建工作順利進行。省食安辦、農業廳、海洋與漁業廳充分發揮“雙安雙創”工作的牽頭、統籌和指導、督查作用,積極推進各市、縣創建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得到國家充分認可。佛山市在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召開的食品安全示范創建試點城市座談會上作經驗發言;在本次北京現場會上,廣州市作為全國四個發言城市之一,與參會代表分享創建經驗。

  一年來,我省在“雙安雙創”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列入重要工作安排。在省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為省重點專項規劃)、省政府與各市政府簽訂了2016—2017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中,以及在省府辦2017年印發的年度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均將“雙安雙創”工作作為地方政府主要屬地責任之一,列入食品安全考核評價重要指標,并明確創建工作目標、要求與責任分工。二是召開創建工作推進會暨啟動會。2017年9月25日,省食安委組織召開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推進會暨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啟動會,總結前一階段示范創建主要工作,并對下一步工作及啟動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試點進行了具體部署。三是制定創建工作標準文件。2017年8月3日,經報請省食安委領導同意,省食安辦印發了《廣東省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評價與管理辦法(暫行)》《廣東省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及評價細則(2017版)》,11月1日,經省食安委領導同意,省食安辦印發了《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試點工作方案》和《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縣評價與管理辦法(暫行)》,為創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四是落實創建經費補助。為鼓勵、指導示范城市、縣創建試點單位在探索完善食品安全理念、制度和方式上都有所建樹,全省財政設立了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專項資金,2017年共落實了1500萬元,示范城市、縣分別補助200萬元和100萬元。五是展示示范創建亮點成果。2017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省食安辦、省農業廳組織廣州、深圳、佛山三個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參加了國務院食安辦在北京舉辦的全國“雙安雙創”成果展。以“食在廣東 粵食粵安全”、“食在廣東 雙創護航”為主題的廣東展館,通過具有互動性、科技性、故事性的展示形式,向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公眾展示了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及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單位的亮點工作。

 ?。┳ズ梅轮扑庂|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落實工作,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

  2017年,圍繞推進藥品注冊審評審批改革,特別是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各項目標及任務,加強藥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監管,取得了階段性成績。

  1.積極部署,確保改革有關要求落實到位。

 ?、俜e極部署,確保改革有關要求落實到位。積極響應總局要求,10月17日,省局駱文智局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向省局及各有關單位領導傳達學習貫徹《意見》以及畢井泉局長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2017年11月,省局召開2017年全省藥品注冊監管工作會議暨藥品注冊業務培訓班。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向全省各地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宣傳貫徹《意見》的精神,培訓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政策。經過培訓,全省監管人員深入領會到,《意見》,就是對這兩年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經驗的全面總結和深化,是黨中央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管戰略決策部署的集中體現。深化改革鼓勵創新,是滿足公眾用得上、用得起新藥好藥的迫切需要。滿足臨床用藥急需,歸根到底要依靠創新。

 ?、谕晟婆涮渍?,推動改革深入開展。為推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和一致性評價工作,我省完善配套政策,推動改革深入開展。一是分別成立省局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領導小組。由我局局長、黨組書記駱文智同志親自擔任組長,負責試點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二是積極向省政府匯報,擬定我省的實施意見,,對省內試點工作和一致性評價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三是分別制定我省試點工作和一致性評價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試點工作和一致性評價工作開展。四是制定相關政策推動我省許可持有人試點工作。除了規定動作外,自選動作也對深入推動改革起了決定性作用。首先,省局制定了《廣東省整體搬遷或兼并后整體搬遷企業開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對整體搬遷及兼并后整體搬遷的情形做明確規定,積極探索持有人試點對企業兼并重組,產業調整的積極作用。接著,根據《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推進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食藥監藥化管〔2017〕68號,以下簡稱68號文),抓好落實,制定發布了《關于推動廣東省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工作有關職責分工的通知》,整合藥品監管全鏈條,形成監管合力,強化對藥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監管。最后,發布《廣東省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品種藥品注冊申請辦理須知(試行)》對不同情形的試點情況提出相應申報路徑及申報要求,規范持有人試點的申報。五是多措并舉積極動我省一致性評價工作。我局積極做好宣貫培訓,摸底調查,搭建平臺,溝通協調等工作,普及政策和技術要求,掌握全省整體情況,搭建生物等效性試驗(簡稱為BE)平臺建設,爭取更多的鼓勵政策和扶持資金,全面推進我省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首先,加強與相關廳局的溝通與合作,積極推進一致性評價工作。省科技廳將BE平臺建設項目納入到應用型科研支助項目,支助100萬;并將一致性評價工作納入2017年度省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項目中,重點項目每個支持300萬,重大項目每個支持800萬。其次,通過加大對省藥品檢驗所與南方醫科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共建的我省一致性評價平臺的建設,從技術和規范兩個層面來指導我省一致性評價工作,加快一致性評價工作的推進。然后,我局還組織醫藥行業協會和我省業內專家研究撰寫廣東省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臨床試驗機構硬件建設、日常管理、生物樣本檢測和CRO機構管理規范等廣東共識文本。最后,加強培訓、注重宣貫、做好溝通,我局通過省內相關協會及“粵注冊越快樂”QQ交流群平臺廣泛征求有關意見和建議,及時向、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工作順利開展。

  2.務實創新,改革深入推進成果迭出。

  一是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我省醫藥創新的氛圍日漸濃厚。2015年8月開始,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發44號文,部署一系列改革制度的設計,制定一系列相配套的改革措施。這兩年多的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我省醫藥創新的氛圍日漸濃厚,我省新藥申報數量不斷攀升,2012年-2016年,我省一類新藥申報量分別是8、16、22、20、50個。近年來我局持續推動完善藥品注冊綠色通道制度,強調創新藥注冊優先的理念,從前期引導到申報服務,以及后續推進等多個環節,幫扶推動我省創新藥研發注冊工作,我省醫藥企業捷報頻傳。2015年1月,深圳微芯制藥原創抗癌新藥西達本胺獲準上市。同年,廣州銘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可單次給藥的溶血栓生物新藥銘復樂,獲得總局批準上市。深圳致君制藥成為英國NHS(國民衛生服務部)首家中國藥品供應商,注射用頭孢呋辛鈉等5個品規通過NHS的招標出口英國;達安基因公司自主研制出20多個重大傳染病病毒基因檢測試劑盒產品,占有國內基因檢測試劑70%的市場份額。廣藥集團首仿的“金戈”2014年上市以來,市場零售額近10億元。這些拳頭產品的面世,標志著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的產品結構正在逐步邁向高端化。海外的一些醫藥科研人員回國創新越來越多,企業研發的投入明顯增加,國內醫藥創新的氛圍日漸濃厚,大大激發了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活力。

  二我省創新生態體系逐漸形成。2017年1月2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方案》(粵府〔2017〕25號),近年來,廣東按照中央部署,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省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資源加快集聚,創新優勢和特色逐步形成,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已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二,技術自給率達到71%,研究與開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47%,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平;研發人員投入達到50.17萬人/年,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專利產出持續增長,有效發明專利量保持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比重超過50%??傮w而言,廣東已初步構建起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了成熟經驗和成功典范,為建設創新型省份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我省已形成多層次、多結構、多梯隊的生物醫藥創新研發生態圖。全省生物醫藥創新研發單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中山、佛山等地;特色南藥產業的前端(種植和初加工)主要集聚在粵東西北地區,后端(成品)則主要集聚在廣州、佛山、江門等地;廣州、深圳依托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已發展成為華南地區生物技術服務的核心區域;中山火炬開發區是全國首批健康產業基地。鼓勵醫藥改革創新,建設創新型省份,對于廣東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拓寬發展新空間、創造發展新機遇、打造發展新引擎、探索創新型國家建設新經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三我省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順利開展,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工作成效顯著。為推動上述兩項改革重點工作,省府辦公廳分別印發了我省一致性評價和上市許可持有人的貫徹意見,我局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方案,積極宣講政策和加大業務培訓,推動相關廳局制訂了鼓勵扶持我省改革工作的利好政策等,目前,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方面,我省已有4個品種(5個受理號)完成了一致性評價前期研究、審核受理、現場核查、上報總局等系列工作。在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工作中,我省共受理持有人申請136件,申報數量居全國首位,其中,包含創新藥93個受理號,整體搬遷或兼并后整體搬遷8家企業208個品種,一致性評價3個品種,情形包含了試點的全部內容。

 ?。ㄆ撸?/strong>加強科普宣傳建設,推動加快形成社會共治格局。

  一是舉辦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展。2017年4月份,籌劃舉辦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展,以“親歷和參與,讓身邊的食品藥品更安全”為主題,在近2000平方米的展廳內,設有科學監管、科普知識和展望未來三大篇章,將食品藥品安全熱點問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和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作為布展導向和基本內容。除圖文展板和實物展示外,還采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聲光電、AR、VR等多種現代科技手段,把文字難以表達的復雜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打破以往乏味、單一的科普方式。注重公眾參與,設置了游戲、測試等充滿趣味性的互動環節,通過互動游戲、科學實驗、現場模擬等互動體驗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公眾普及食品藥品安全知識。據統計,展覽期間,平均每天的參觀人數高達5000人次,單日最高接待量近1萬人次,共接待社會公眾超過10萬人次,參觀團體達100多個,發放“四品一械”各類科普宣傳資料7萬余冊,“兩微一端”覆蓋的粉絲群體高達3500萬人以上。
  二是舉辦“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與南方日報社合作創辦了“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旨在通過“權威部門組織、知名專家宣講、主流媒體推送”的模式,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面對公眾進行主題講座式授課,同時進行網絡推送。自去年11月起,每月一期,長期持續舉辦,打造食品藥品科普的知名品牌。截至目前,大講堂活動已成功舉辦11場,邀請了陳君石、姚新生、孫寶國等全國知名院士和教授授課。每場活動現場觀眾超400人,通過南方+收看圖文直播人次超20萬,最高點擊率超17萬。從第7期活動開始,進一步升級大講堂的傳播方式,通過南方+新聞客戶端開展雙向視頻直播,全省22個地市和所有南方+新聞客戶端用戶,都能實時看到大講堂的內容,并實現實時互動,進一步拓寬了公眾了解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的渠道,逐步打造出一個接地氣、影響力強的、具有廣東特色的食品藥品科普權威平臺。
  三是開展食品藥品科普知識進基層宣傳月活動。統一組織策劃全省系統“食品藥品科普知識進基層宣傳月”活動,以省、市、縣三級聯動形式,2017年9月份利用1個月的時間,集中力量、調動資源連續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科普知識“六進”宣傳活動。同時組織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記者進行走基層集中采訪報道,形成了宣傳形式豐富、推廣渠道多樣、線上線下全覆蓋、聲勢浩大的輿論氛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統籌協調全媒體矩陣資源,分階段、有步驟地對活動月進行了主題策劃、活動組織、宣傳報道,對整體宣傳工作持續關注、不斷升溫,讓每個階段都有亮點,并重點做好啟動儀式的宣傳推廣工作。并自今年起,每年的9月份,都將開展該項活動。該項目的宣傳工作通過互聯網、微信、微博、客戶端進行廣泛傳播,以密集的活動、密集的信息提升科普宣傳的聲勢和效果,并逐步形成具有時代特點、行業特征、廣東特色、全國影響的活動品牌。
  四是創建專業權威的食品藥品科普網站。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要求,高效能管理”的原則,以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為基礎載體,全方位打造“四品一械”主流科普網站。該網站已于2017年10月批準設立,預計在年底前全新推出,對食品藥品科普知識進行收集、編撰、整理、分類、匯總,形成一個智能化、數字化的“食品藥品科普宣傳知識庫”,并將知識庫嵌入科普網站,向公眾推送熱門知識點,提供查閱服務。同時,定期發布科普及相關信息,把握正確輿論導向,使科普網站成為公眾獲取權威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的主渠道、主陣地。
  五是建設食品藥品科普體驗館。與廣東省科技廳合作,創建廣東省食品藥品科普體驗館,作為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宣傳窗口和教育基地,致力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主題突出、權威專業的食品藥品科學領域公益科普體驗館,并逐步培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或世界食品藥品安全和科技組織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和科技交流的平臺。該展館設在廣東科學中心,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被定位為省級重大民生科普工程,精選“四品一械”領域貼近民生的知識點或者關鍵詞,將安全體驗、知識傳播、思維啟迪、趣味游覽等融為一體,以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和文字圖片、實物模型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展示。目前已完成前期調研工作,合作雙方將于2017年底前簽訂合作協議,于明年啟動建設場館,計劃2019年建設工程項目全部完工。

  二、存在困難及問題

  面對新時期面臨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新形勢新任務,仍存在一些困難及問題,主要包括:一是食品藥品安全源頭治理、系統治理仍需進一步強化;二是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式、監管舉措仍需進一步創新;三是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仍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議

  2018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新時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結合省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進一步落實好國家“十三五”食品藥品安全規劃任務。主要包括:

  (一)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宣傳貫徹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的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意見,指導各市制定具體實施意見,明確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同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本地區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研究部署重大事項,落實“四有兩責”,推動食品安全工作屬地管理責任的有效落實。

  (二)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加強食品、食用農產品、食品相關產品、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將落實抽檢、執法裝備、信息化、檢驗檢測機構建設等經費安排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構建食品安全監管大培訓格局,全面提升基層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履職能力。加快建設職業化檢查員隊伍,推進檢查員隊伍專業化、專職化和高效化。加快“智慧食藥監”項目建設,實施“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項目,提高科學監管水平。

  (三)進一步改革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做好“大抽檢”,落實省政府民生實事,實現2018年食品檢驗量達到4批次/千人;做好“大排查”,繼續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排查工作,完善省、市、縣三級風險排查臺賬;做好“大整治”,扎實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學校校園及周邊地區食品安全、網絡訂餐食品安全、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及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等綜合治理;做好“大稽查”,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聯合開展打擊互聯網食品安全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

 ?。ㄋ模┻M一步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強化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對食品生產經營嚴重失信者開展聯合懲戒。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及時、主動、穩妥地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監管、企業信用、食品安全形勢與動態等信息。舉辦食品行業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會,推動行業風險信息共享。加大科普宣傳,不斷提高公眾食品科學素養。切實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支持制定行規行約、自律規范和職業道德準則。

附件:
分享文章到
返回頂部打印頁面關閉本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