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深圳市維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原料“β-丙氨酰羥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芐胺”成為首批安全監測期滿被納入《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的新原料。該新原料研發歷時6年,是以AI分子靶向技術和膠原重編技術雙重“黑科技”打造的全球創新結構專利肽,通過3年安全監測及多輪嚴格技術核查,作為全國首批新原料之一被納入《目錄》。廣東省化妝品新原料備案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廣東省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化妝品原料創新是產品創新的關鍵,《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化妝品研究、創新。廣東省藥監局立足省內化妝品產業實際,將推進化妝品原料創新作為核心突破口,有力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升級。截至6月30日,全省已有82個化妝品新原料完成備案,數量居全國首位。
政策引領
激發原料創新“內驅力”
廣東省藥監局積極參與國家藥監局、廣東省政府制定關于促進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將鼓勵支持化妝品原料創新作為重點工作之一。通過廣泛收集意見,研究制定符合本省化妝品產業實際的具體舉措,助推化妝品原料創新。
同時,廣東省藥監局積極指導廣州、深圳等化妝品企業集中城市出臺支持鼓勵化妝品原料創新政策。
廣州市為美妝產業量身打造“美灣九條”“美谷十條”等有力政策,支持科研院所、美妝企業等開展化妝品新原料創新攻關,同時給予資金支持;依托優勢科技資源,搭建美妝類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重點研發以中藥提取物、天然植物資源等為主要功效成分的美妝產品,努力攻克化妝品行業“卡脖子”技術,促進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深圳市扎實開展“化妝品原料創新工程”各項工作,弘揚草本植物文化,建立“傳、幫、帶”“以傳代教”機制和公共服務平臺,加強使用新原料化妝品監管,促進新原料成果轉化和質量安全保障。《深圳市培育發展大健康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支持圍繞化妝品原料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深圳市促進大健康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鼓勵對新原料、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原料等開展技術攻關,對在國家藥監局注冊備案并成功納入《目錄》的化妝品新原料,經核準后每項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資助;對利用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在國家藥監局注冊備案并成功納入《目錄》的化妝品新原料,經核準后每項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資助。這些舉措有效激發了企業化妝品原料的創新活力。
優化服務
暢通原料創新“快車道”
除了推動政策制定為化妝品原料創新打牢根基,廣東省藥監局還注重服務優化與能力提升,以務實舉措助力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廣東省藥監局積極將化妝品新原料研發申報納入重點創新服務項目,通過搭建便捷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支持和幫助,截至6月30日,已服務3家企業共9個新原料重點項目;積極與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檢院)溝通,派出13名技術骨干前往中檢院學習,旨在提升其專業服務能力水平,為企業新原料申報提供前置指導、溝通咨詢等服務,大幅提升審評效能。
廣東省藥監局還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召集廣州、深圳化妝品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收集新原料研發申報相關問題和建議,并認真指導化妝品企業解決問題;大力開展宣貫培訓,邀請行業專家開展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業務培訓,提升化妝品企業新原料研發申報業務能力和水平。
數智賦能
構筑原料創新“強支撐”
廣東省藥監局緊跟數字化時代發展步伐,加快監管新工具、新標準、新方法的開發運用,積極開發AI輔助工具支持化妝品監管創新,推進創新原料快速轉化,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化妝品企業安全評估數據缺口大、制作完整版化妝品安全評估報告成本高的痛點,廣東省藥監局利用AI技術開發“粵安評”智慧輔助工具,企業借助“粵安評”僅需三步即可自動生成一份格式符合要求的完整版安全評估報告樣稿。自“粵安評”3月24日上線以來,已有500余家廣東省化妝品企業通過該應用生成約1000份報告樣稿,解決了傳統人工審核質效不高、監管全鏈條風險信息共享不暢的問題,節約了監管資源,縮短了備案周期,加快了產品上市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