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藥品科普對提升公眾健康素養、促進合理用藥、助力公共衛生政策實施、推動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等具有重要作用,是連接醫學專業領域與公眾健康需求的橋梁,在當今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背景下,6月12日,由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事務中心承辦的2025(第三屆)廣東藥品科普創作大賽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正式啟動。
廣東品監督管理局、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州中醫藥大學等相關領導出席,來自各級藥品監管部門、各地市科協、高校、行業學(協)會、藥品企業、醫院等代表參加啟動儀式,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超50萬人次。
據了解,2025(第三屆)廣東藥品科普創作大賽主題為“安全用藥,健康有‘法’”,大賽面向高校師生、醫藥類科研院所工作者、藥品行業協會等機構、藥品相關企業從業人員、醫院、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媒體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等征集公益科普、普法作品。
《醫藥經濟報》記者從現場獲悉,參賽者可通過短視頻、漫畫和文字形式普及安全用藥、用械、用妝,科學監管,生物醫藥產業科學技術以及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等,并于2025年9月30日前登錄安安網(https://www.anan.gov.cn)上傳文字類和漫畫類作品,通過郵箱(yaokepudasai@163.com)上傳視頻類作品。
“用藥、用械、用妝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在生活中有很多藥械妝使用不當而損害健康的案例。因此通過科普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正確用藥、用械、用妝的重要性。”大賽組委會專家鄒宇華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更多的人參與藥品科普作品的創作,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健康。此外,廣東藥品科普創作大賽已舉辦至第三屆,前兩屆涌現了很多優秀作品,隨著AI等創新技術的應用,相信第三屆將有更多創新內容及表現形式展現,令人倍感期待。
據了解,本屆參賽者/單位承諾在規定的框架內合理運用AI技術,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識產權,不破壞大賽的公平性與創新性原則。AI可以作為輔助工具,用于拓展思路、激發靈感或進行部分基礎素材的初步生成等,作品中AI生成的素材不得超過20%,并在顯著位置標明來源及技術使用范圍。
與此同時,廣州中藥協會劉紀青教授作中藥主題科普創作專題講座,分享了中藥科普的創作技巧與經驗。作為參加了前兩屆科普創作大賽的選手,他表示,中醫藥知識的學術性和專業性會讓大眾難理解且感到枯燥,通過詩歌等形式的內容進行科普創作,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中醫藥,感受中醫藥文化。與會嘉賓還一同參觀了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感受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
值得注意的是,大賽獲獎作品將在安安網及主流媒體平臺展播,助力優質科普內容廣泛傳播,提升公眾安全用藥意識。大賽詳情可登錄安安網——廣東藥品科普創作大賽專欄了解(https://www.anan.gov.cn/anan/gdypkpczds/kpczd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