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監“她”力量
她們深耕藥監領域,
以嚴謹守護藥品安全;
她們奮戰檢驗一線,
用熱愛攻克技術難關;
她們揮灑青春汗水,
用專業賦能基層治理……
她們是閃閃發光的藥監“她”力量。
“廣東藥監”微信公眾號【藥監“她”力量】專欄深入挖掘廣東藥品監管系統女性干部職工的奮斗故事與感人事跡,向了不起的“她”致敬!第三期
人物介紹 黃敏菊 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 醫用電氣安全檢測室負責人、 國家藥監局體外循環器械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用21年堅守與創新,黃敏菊帶領團隊在ECMO國產化、免疫吸附療法醫療器械研發檢驗等領域實現“0到1”的突破,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她的團隊榮獲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廣東省巾幗文明崗,個人獲得“2023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獲得者”等榮譽。 勇攀技術高峰 護航醫療器械“中國造” 在醫療器械領域,“國產替代”不僅是技術攻關的課題,更是一場關乎生命健康與產業自主的攻堅戰。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掌握在外國企業手里,就意味著產量和價格也被牢牢掌控,國內患者便會面臨沒得用、用不起的困境。 如何突圍外國壟斷和制約?黃敏菊敏銳地意識到,首要且關鍵之處在于實現關鍵原材料和關鍵元件自主可控。為此,黃敏菊帶領團隊向多個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難題發起沖鋒。 “救命神器”ECMO市場長期被國外廠家壟斷,黃敏菊帶領團隊從研發階段提前介入,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并在產品標準和檢驗方法的研究制定方面做了大量技術改進工作,推動產品的注冊上市進程,成功獲批上市我國首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設備和耗材套包,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免疫吸附療法是一種血液凈化新技術,可以幫助患者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但其醫療器械的關鍵原材料及配套耗材被進口壟斷,價格昂貴。黃敏菊通過與臨床醫學專家密切協作,攻堅克難,創新配基材料制備核心技術,研發出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免疫吸附裝置,并成功完成臨床驗證和批量生產。該項目榮獲2023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目前,黃敏菊主管的醫用電氣安全檢測室承擔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專注解決關鍵原材料攻關的有4項,致力關鍵技術突破的有3項。 2025年春節期間,黃敏菊三刷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她說,希望國產醫療器械能像“哪吒”這個人物一樣,不服輸,不認命,敢于拼搏,敢與外國醫療器械一決高下。更期待國產醫療器械在不遠的未來能全面崛起,誕生像《哪吒之魔童鬧海》這樣的巔峰之作。 從新手到專家 踐行盡責創新協作理念 2004年,黃敏菊從中山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研究生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入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工作至今。從一名普通檢驗員成長為現在帶領20人團隊的負責人,黃敏菊的職場成長寶典中不乏履職盡責、擁抱創新、團隊協作等關鍵詞。 新冠疫情期間,面對企業轉產醫用口罩的技術困境,黃敏菊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帶領專項攻關小組,深夜指導調試設備,累計幫扶廣州、佛山、東莞等地十余家企業攻克技術難題,使企業成功量產,實現了廣東每天可以多生產一億只口罩。黃敏菊回憶說:“那時經常加班到凌晨2點,回家路上黑漆漆的,一個行人也沒有,心里有點害怕。后來就干脆不回家,睡在辦公室了。” “創新”這個詞,她在訪談的2個小時中提及了55次之多。黃敏菊緊緊圍繞廣東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主線進行思考,積極推動醫療器械向“創新驅動”轉型。服務培育創新產品是從無到有的過程,黃敏菊認為不管最后創新產品能不能拿證,都應該全力以赴陪伴它成長。同時,黃敏菊在工作過程中勇于嘗試新技術、新方法,持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跟隨產業的發展步伐不斷追求個人進步。 提到團隊協作,黃敏菊滿溢自豪和感恩之情。她說,面對挑戰和失敗,產生放棄念頭時,離不開省藥品監管局、省醫械所領導們的支持與鼓勵,離不開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和高效協作。現在她帶領的團隊成員分為三個梯級,實現一級帶一級,大家共同進步的良好模式。 秉持溫和性情 品味簡單生活之道 點開黃敏菊的朋友圈,個性簽名處寫著“溫和從容 歲月靜好”,這也是她的性格底色。訪談當天,她穿著一襲深紫紅色的裙子,一件紫色蝴蝶印花上衣,戴著一副紫色框架眼鏡,像朋友一樣講述她的故事。 提到女性身份,黃敏菊認為女性在溝通協調中表達更加委婉,更能換位思考,更容易讓企業接受她的建議。其次,在帶領團隊中也有一定的優勢,比如更有愛心和耐心,對團隊成員的成長更具包容心。 在工作之余,黃敏菊的生活十分簡單純粹。因為常與醫療器械打交道,健康管理意識強,黃敏菊每周給自己安排3次慢跑運動,每次跑3公里。假期經常帶一家老小回清遠家鄉,摘菜玩水,享受鄉村生活的自在快樂。 結語 走過21年醫療器械檢驗和科研道路,黃敏菊說最開心的事是見證了我國醫療器械從“買買買”到國產化的喜人蛻變。她的故事,不僅是一個技術工作者的奮斗史,更是一曲國產醫療器械崛起的時代強音。